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有关体育课程的说明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1、19级新生
考核内容 | 太极拳 | 身体素质 (体质测试) | 课外体育活动 | 平时 | 合计 |
成绩分配 | 40 | 30 | 20 | 10 | 100 |
初级、中级、高级俱乐部
考核内容 | 运动技能 | 身体素质 (12分钟跑) | 课外体育活动 | 平时 | 合计 |
成绩分配 | 40 | 30 | 20 | 10 | 100 |
3、保健课
注:(1)运动技能包含技术评定和达标两部分,具体考核标准参照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2)平时成绩包含着装、上课表现等。着装不符合体育课课堂要求者,每次扣1分;上课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上课玩手机者,每次扣1分;旷课,每次扣2分。因任何原因缺课达1/3者(即6次及6次以上者),不得参加考试,该学期体育成绩作0分处理;平时成绩为0分者,体育课最终成绩最高不超过59分。
因病请假者,凭就诊单或医院证明至任课教师处申请病假处理;凡事假,凭请假单(须加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团委、或学生处公章)至任课教师处申请事假处理;各类请假请于当次课一周内申请处理,否则做旷课记。
记录符号如下图:
情况 | 记录符号 | 扣分 |
旷课 | × | 2 |
迟到 | × | 1 |
事(公)假 | □ | 0 |
病假 | △ | 0 |
按时到课 | √ | 0 |
早退 | | 1 |
着装问题 | √○ | 1 |
玩手机 | √× | 1 |
(3)若在学期末突发疾病者,可申请缓考,“缓考申请表”可在体育教学部网页学生下载处下载。
(4)课外体育活动、体质健康测试、技能考试均属体育课程的考核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课考核、课外体育活动、体质健康测试存在以下行为:作弊、替考、弄虚作假等,该学期体育成绩作0分处理,并根据其性质和态度按学校学生手册相关管理条例处理。
二、课外体育活动(第2周—15周)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办发[2012]5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部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实际,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体质健康达标紧密结合,切实加强我校体育工作,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特制定本方案。
(一)临港校区:
1、参加对象
我校在读的大一、大二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学生均需参加早操或健康跑及运动签到等课外体育锻炼,重修体育课的学生也需参照执行。
2、时间安排
(1)、第2--15周
(2)、具体时间:
3、锻炼内容、方法与要求
(1)、健康跑
方法:在校园区域,登陆APP“高校体育”,点击开始跑步后,系统自动在校园内生成感应点位,沿着感应点位的路线跑,至少经过2个途径点位(绿色点)和1个必经点位(红色点),直至在规定时间完成本次跑步任务,并保存成绩。
要求:男生每次至少跑2公里,20分钟内完成;女生每次至少跑1.5公里,15分钟内完成,每天最多跑一次,即配速控制在10以内。
(2)、体育社团活动、班级体育活动
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根据实际参加活动情况,具体减免次数根据体育社团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班级有组织、有计划、有报批的集体体育活动。可减免相应课外锻炼次数。
学生报名参加体育节趣味运动项目比赛(含院级选拔赛)可减免相应课外锻炼次数。
太极拳辅导:参加一次太极拳辅导并达到30分钟以上,计一次课外锻炼(刷2次校园卡)
4、总次数要求与查询
总次数要求:每学期课外锻炼满分为30次,最少不低于22次,否则本学期体育课零分。
计分方法
百分制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少于22次本学期体育课0分 |
比例分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跑步次数 | 30 | 29 | 28 | 27 | 26 | 25 | 24 | 23 | 22 |
5、查询方法
(二)闵行校区
星期 | 闵行校区 |
周一16:00—17:30 | 自主健康跑,乒乓球俱乐部 |
周二16:00—17:30 | 自主健康跑, 羽毛球俱乐部 |
周三16:00—17:30 | 自主健康跑,乒乓球俱乐部 |
周四16:00—17:30 | 自主健康跑 |
锻炼地点及方式 | 自主健康跑 起点:田径场单杠区刷卡点 终点:江川路690号大门处刷卡点 羽毛球、乒乓球俱乐部 |
1、方法与要求
(1)、要求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不少于12次,少于12次者,体育课总成绩为0分。12次为12分,每多跑1次加1分,课外体育部分成绩满分为20分。
(2)、以上各种形式可以累加。
(3)、每天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次数不重复计算,即每天最多只计1次。
(三)说明:
1、课外活动减免激励措施: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健康跑及运动签到出现问题,需填写“学生课外锻炼考勤问题处理申请表”,最迟于每学期第15周的周二之前,交至体育教学部183办公室,由体育教学部汇总后统一审核处理。
3、服装及安全要求
课外体育锻炼时学生需穿运动服、运动鞋,注意保护自己的物品及人身安全。
4、其他
如遇期中考试停课、节假日,学生可照常登陆软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如遇雨天、雾霾等特殊天气,课外锻炼全部停止。
课外锻炼中的代跑、代签等行为一经发现,视为体育课程考试作弊,根据学校教务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方案从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上海电机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加活动须携带学生卡和有照片的有效证件。
三、体育保健课程申请办法
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学生,应在开学后四周内申请保健课。保健课申请办法:在体育教学部网页学生下载处下载打印“体育保健课申请表”(一式两份),填好交至综合管理办公室(体育馆183室),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保健班选课。若在学期中突发疾病无法跟原班上课者,也可按上述流程办理。
凡保健班学生,平时成绩规定与专项体育班考核方式一致。
四、关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说明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校生每年都要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测试对象为太极拳班级学生。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
2、测试成绩将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根据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9分为良好,60~79.9分为及格,60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成绩达到优秀者,可申请免于参加下一个学期的课外锻炼;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不能参与各类评优评奖,且第二学期的课外锻炼评分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次(即及格由现在的22次提高到32次);无故不参加体测,体育成绩最高不超过59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3、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凭医疗单位证明并经体育教学部认可,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4、本学期的测试安排
(1)大一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4个形态机能类项目按照行政班进行测试。测试从第5周开始,周一至周四的16:00—20:00,具体时间由班长通知本班级同学。测试地点为体育馆西走廊中厅。
(2)素质类项目从第9周开始(10月28日)到12周(11月24日)结束,由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完成,请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做好测试准备。
(3)本学期实行集中补测制度。第14周的周一至周四为大一学生机能类项目补测(补测的同学须填写补测申请表并携带校园卡,于下午4:10分之前在连接体育馆和田径场看台的走廊下集合。补测申请表在体育部网站下载)。
因太极拳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了体质测试的内容,故所有选择太极拳课程的学生都必须完成本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
体质测试项目见下表:
性别 | 身高 | 体重 | 肺活 量 | 50米 | 1000米 | 800米 | 坐位体前屈 | 立定 跳远 | 引体向上 | 1分钟仰卧起坐 |
男生 | √ | √ | √ | √ | √ | | √ | √ | √ | |
女生 | √ | √ | √ | √ | | √ | √ | √ | | √ |
五、12分钟跑评分标准
男生:
成绩 | 2800米 | 2600米 | 2400米 | 2200米 | 2000米 | 1800 |
得分 | 100分 | 90分 | 80分 | 70分 | 60分 | 50分 |
女生:
成绩 | 2600米 | 2400米 | 2200米 | 2000米 | 1800米 | 1600 |
得分 | 100分 | 90分 | 80分 | 70分 | 60分 | 50分 |
注:按照成绩每减少100米得分递减5分计算!
体育教学部
2019.8.29